時間:2025-01-23瀏覽量:
當前,我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,基礎設施建設也進入到了新一輪調整期,與之緊密關聯的勘察設計行業增長承壓,唱衰的聲音塵囂而上。
面對行業深度變革,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(下稱“湖南交通設計院”)直面挑戰、躬身入局,努力尋求轉型突破,持續優化經營策略,不斷拓展業務領域,持續深化專業壁壘,發展韌性不斷增強,2024年經濟數據逆勢上揚。
“有風有雨是常態,革新是企業破局和提升韌性的最大驅動力”,以湖南交通設計院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向建軍為首的黨委班子始終保持戰略定力,擁抱行業變局,在市場結構變化中謀求新定位、洞察新領域、尋找新機遇,蹚出了一條面向未來的勘察設計企業轉型突圍之路。
業態結構從“單一性”到“綜合型”
交通工程已從過去的增量紅利期,逐漸轉向存量市場競爭階段。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,交通勘察設計行業的傳統生態也逐漸被打破,新的生態鏈正加速構建。
在沖刺新型市場的“競速賽”中,挺立潮頭的湖南交通設計院以堅定的步伐和前瞻的視野,確定了從“單一的交通設計領域服務”逐漸向“綜合型工程技術集成服務商”轉型的發展思路,產業生態“破圈”立新——
在高速公路領域,將“存量市場”盤活為“增量市場”,為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:設計的湖南“首條智慧高速”平益高速和“首條數字高速”衡永高速成為行業標桿;承攬的G4京港澳高速湖南段擴容、廣東開陽高速公路改擴建EPC、湖北滬渝高速武漢至宜昌段改擴建等都被列為各省改擴建樣板工程;建成湖南省長大橋梁健康監測平臺及橋梁快速檢測評估平臺,構建了大型橋梁健康監測平臺。
在市政工程領域,把握新型城鎮化戰略機遇,加快“融城”步伐,把多種交通方式綜合應用到城市服務,著力于城市品質提升改造,發掘城市更新、片區開發、TOD投資等領域,正加速實施“長株潭都市圈示范性重點工程”湘府東路東延道路全過程咨詢、紅旗路南延線、韶山路電力隧道、瀟湘北路快速化改造等項目,及佛山東鄱路、珠海珠峰大道快速化提升等,煥新城市活力。
在軌道交通領域,以新型軌道交通先行探路,繼續開拓城際鐵路、市域(郊)鐵路、鐵路專用線等市場。截至目前,已在長沙、深圳、杭州、寧波、紹興、濟南、青島、重慶、南寧、徐州、鳳凰等10余個城市分別承攬了地鐵和磁浮、云巴等新型軌道交通設計和規劃項目,其中新型軌道交通設計業績位居全國前列。
在智慧交通領域,以“5G+車路協同”技術優勢領跑,湖南湘江新區、重慶兩江新區兩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車路協同項目成功落地,打造了全國首條基于5G-V2X技術、支持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車路協同示范項目,獲“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獎”及多項專利。
在低空經濟領域,謀劃建立低空經濟工程技術中心,攻關低空無人機巡檢、救援、遙測一體化等核心技術,開發了“交通基礎設施低空巡檢”等數字化系統,獲國務院“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先進集體”表彰。
在智慧水運領域,推進數字化航道產品及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水運工程技術研發推廣,打造“全方位、全過程”的水運業務工程技術集成服務能力。
在建筑領域,打造“交通+旅游”“交通+文化”等衍生服務,平益高速汨羅服務區榮膺國際獎項—DNA巴黎設計大獎,汕頭蘇埃海灣隧道風塔榮獲Architizer A+ Awards“建筑+景觀”設計獎,實現價值鏈延伸。
在投資運營領域,承攬了設計牽頭的浙江351國道EPC項目、美特新能源材料生產線EPC等,自主投建的桃源污水處理廠PPP項目是省內唯一取得不動產權證的污水處理項目,位列全省鄉鎮污水處理項目評價榜首位,效益可觀。
市場布局從“區域化”到“全國化”
作為省內交通行業勘察設計龍頭企業,湖南交通設計院在省內長期保持公路市場70%、水運市場95%、市政和軌道市場30%以上的占有率,重點項目悉數攬獲,并成為“官方指定技術服務單位”。
在穩固本省市場基礎上,湖南交通設計院審時度勢,搶抓“交通強國”“長江經濟帶”“粵港澳大灣區”“長三角一體化”“西部陸海新通道”“成渝雙城經濟圈”等國省戰略,集中優勢資源對省外優質熱點市場進行重點配置,在省級設計院中率先跨區域布局駐地,“屬地化”經營卓有成效。
截至2024年,已在廣東(佛山、深圳、珠海)、廣西、浙江、江蘇、重慶、云南等多地設立駐外機構,順利承攬了“世紀工程”獅子洋通道項目、珠海高欄港快線、G4京港澳高速廣韶北改擴建、廣西昭平高速公路、云南河口至馬關高速公路、南寧東部產業新城啟動區等項目,立起“設計湘軍”旗幟。
作為國家發改委、交通運輸部、商務部“三部”和省發改委、省交通運輸廳、省科學技術廳“三廳”的正式入庫的技術咨詢審查單位和智囊機構,湖南交通設計院憑借技術實力和優質口碑,借勢進軍全國各省市場。業務已遍及全國22個省區,正在實施G98環島高速海口段擴容、四川漢源產業園區、江西昌江航道提升工程EPC、新疆獨庫高速公路代部審查、河南三門峽智慧島EPC、浙江臺州創新創業智匯谷、河南西峽西嶺巖礦產業園EPC等,業務類型實現多元化。近年來,省外營收對總營收的貢獻率已達到30%以上,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增長級。
與此同時,湖南交通設計院不斷創新市場經營模式,主動尋求與投資平臺、大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,采用小比例入股項目、組建EPC聯合體等多種合作投資模式,深度介入項目設計工作,參與項目運營開發,為投資業務、設計業務承攬創造先機。
科技成果從“實驗室”走向“大市場”
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,正加速推動各行各業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,科技創新便是企業于變革中破浪前行的堅實底氣。
截至目前,湖南交通設計院已累計榮獲包括7項“國家科技進步獎”在內的國家級、部省級科技進步、勘察設計、咨詢獎700余項;截至目前,擁有有效授權專利383項,包括發明專利109項,知識產權數量在交通設計行業中位列全省首位、全國前十;參編國家、行業及地方標準64部。
如何深入挖掘科技成果“富礦”的巨大價值,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和規模化應用?湖南交通設計院又一次走在前面:
從頂層設計著手,在組織架構與制度體系上優先布局,做好科技轉換文章。搭建了“4+4+3+1”的科技平臺體系,即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、4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、3個省部級團隊、1個博士后創新創業實踐基地,成立了長沙市規模最大的企業科協;專設創新研究院,進行科技應用示范和產學研合作,開展產品、產業研究;策劃成立湘交科技子公司,作為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布局實體,下屬海安科技公司已實現多領域業務落地及多項產品推廣應用。
以制度為保障,公司制定修訂了《科研管理辦法》《技術團隊建設管理規定》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規定》《中南公路建設及養護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科研項目管理規定》《科技成果合作推廣管理規定》及各創新平臺的管理辦法,持續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“養分”。
湖南交通設計院以敏銳的行業洞察力和果敢的創新行動力,依托重大基建工程,已經將一項項新技術、新產品從“實驗場”推向“應用場”——
加“數”前行,自主研發了BIM+GIS工程數字化管理平臺、協同設計平臺及設計成果三維數字化交付平臺、高速公路改擴建正向設計BIM軟件、高速公路電子沙盤、多維數字航道、長大橋梁健康監測云平臺、“碼上 OK”二維碼互聯網報警救援平臺、“湘行相伴”智慧服務區小程序、5G車聯網智慧全功能管理車載終端與平臺、隧道電力與網絡故障監測系統等一批前景廣闊的“數”“智”技術轉化產品,均在工程建設中實現廣泛應用。也因此,公司攬獲“Bentley全球基礎設施年度光輝大獎賽突出成就獎”“全國高速公路信息化優秀設計單位”“湖南省數字化十大優秀服務商”“全國公路微創新大獎”等多項重磅榮譽。
喜訊接連而至,其主持的“裝配式鋼-高性能混凝土新型組合橋梁技術及應用”在近期獲湖南省重點研發支持。該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,有望首次形成以智能集中規模化工廠預制、輕量大范圍便捷物流配送、現場高效可靠拼接和快速安裝為特點的新模式,推動橋梁構件由傳統臨時梁場分散預制向永久智能工廠集中生產、商品化流通升級轉型。
向新而行 以新質生產力催生發展動能
“變局也是新局,藍海孕育新機,勘察設計行業在被大變局時代所形塑的同時,也在形塑這個時代”,在湖南交通設計院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向建軍看來,勘察設計行業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。
展望2025,宏觀經濟前景光明,利好政策捷報頻傳: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,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,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,持續支持“兩重”項目,及早謀劃“十五五”重大項目。可以預見,國家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將穩步回升,工程產業鏈將迎來基本面的復蘇,交通基礎設施的需求將大幅提升,勘察設計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。
面向未來,湖南交通設計院新一年的“作戰圖”已精準繪就——
深入把握行業痛點和剛需,加大傳統主業轉型升級,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和上市成長性,打造新興業務亮點,競逐新賽道;穩固省內及地州市場占有率,有效布局省外優質市場,推動海外業務屬地化,依托所屬軌道集團資源拓展軌道及衍生業務市場;大力推動股份制改造和IPO進程,積極規劃綜合甲級資質申報路徑,建立健全創新創業孵化機制,塑造發展新動能;發展設計牽頭總承包,樹立產業思維,增強策劃理念,提高整合能力,利用投資驅動做大營收利潤;構建契合自身資源稟賦的新質生產力體系,拓展“數”“智”產業創新業態,構建“數字+”交通發展樣本;加快培育行業領軍人才,引入與新興業務發展、IPO管理等需要相匹配的人才隊伍,建設有競爭力的人才高地……
夢雖遙,追則能達;愿雖艱,持則可圓。春潮澎湃,時不我待,湖南交通設計院將始終秉持初心,向新而行,發揮勘察設計先導引領作用,推動工程產業鏈融合與賦能,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貢獻勘察設計力量,不負時代的期待!
供稿:黨群綜合部
審核:許瑞儀
審定:鐘 軍